矯形器的基本作用現代矯形器是由經過訓練的矯形器師制作的。與其他方法所不同的是,矯形器常常需要臨床醫師、物理師與矯形器師的密切配合。矯形器的基本功能如下:1、限制肢體運動,保持關節穩定;2、矯正畸形,防止畸形的發展;3、牽引作用,緩解癥狀;4、免荷作用,減輕疼痛;5、功能代償,輔助肢體運;6、保護作用,預防組織損傷。
矯形器可以將軀干或四肢固定在一定的體位,從而起到穩定關節、支持身體體位、保護易損或受傷部位、利于損傷修復等作用。矯形器(orthosis),是用于改變神經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結構和機能特性的體外使用裝置。某些矯形器用于治特定的疾病,因此矯形器的命名與該疾病聯系在一起。矯形器具有固定、活動、矯正,緩解和穩定的功能。
訓練和使用矯形器正式使用前,要進行試穿(初檢),了解矯形器是否達到處f方要求,舒適性及對線是否正確,動力裝置是否可靠,并進行相應的調整。然后,教會患者如何穿脫矯形器,如何穿上矯形器進行一些功能活動。訓練后,再檢查矯形器的裝配是否符合生物力學原理,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,了解患者使用矯形器后的感覺和反應,這一過程稱為終檢。終檢合格后方可交付患者正式使用。對需長期使用矯形器的患者,應每3個月或半年隨訪一次,以了解矯形器的使用效果及病情變化,必要時進行修改和調整。